什么是工伤待遇?
什么是工伤待遇?
在日常劳动中,由于外部因素的直接作用,往往会对身体组织造成突然的伤害,例如在工作过程中发生车祸或在公司接触化学品后中毒。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在劳动过程中遭受损害的,用人单位必须承担工伤赔偿。那么,工伤待遇到底是什么呢?该怎么计算?如何解决工伤处理引起的纠纷?以下内容将南京人才网小编为大家揭晓。

什么是工伤待遇?
1. 什么是工伤待遇
工伤的处理一般是指对工作中的工人,暂时或永久性个人健康的一种补偿。其主要目的是保障这些受伤工人的医疗、生活,甚至保护因工伤而身亡的家庭的基本生活。工伤事故的具体处理取决于特定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水平。一般来说,如果你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你就可以得到工伤待遇:第一,该单位向工人缴纳了社会;第二,得到了工伤鉴定,根据工伤评估,可以执行相应级别的工伤赔偿,通常有两部分:工伤保险基金的赔偿和用人单位的赔偿。
2. 如何计算工伤待遇
工伤待遇是需要根据工伤鉴定有所区分的,根据实际工伤程度不同,发放标准也不同。根据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职工因工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在进行工伤鉴定后,一旦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
3. 如何解决工伤待遇纠纷
如果劳动者因工伤而停工留薪,且工伤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纠纷,不给予工伤处理,这是违法行为,需要劳动者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发生纠纷,首先,根据"劳动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当事方可以进行谈判。不能协商的,可以向调解机构申请调解。调解不成或达成协议后不履行,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然,劳动者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满意的,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 工伤待遇的范围
在我国,工伤待遇主要保护劳动者的人身权利和人格利益,工伤赔偿的范围如下:
4.1.侵犯他人的人格权并对他人造成精神损害。
4.2.侵犯监护身份权非法使被监护人脱离监护,给监护人造成精神损害的。
4.3.侵害死者人格权或非法利用、侵害遗体、遗骨给死者近亲属造成精神损害的。
4.4.灭失或毁损他人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而造成精神损害的。
在处理工伤待遇的过程中,如果有一些不明确的地方,切记不要自己凭感觉琢磨,去询问相关法律人员或自行查阅具体的法律规定,才能最大程度保证双方利益。